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很遺憾,雖然豆瓣開分5.0分,但是《外太空的莫扎特》周末三天票房還是邁過了一個億。這種情況給我的感覺很奇怪,類似小人得志。
大道至簡,很多人會憑著慣性想到斯皮爾伯格,想到《E.T》,想到童話和童心。這是陳思誠給觀眾預置的伏筆,也是陳思誠給觀眾埋下的雷。
盡管我是周星馳的粉絲,但是在我心里,《長江七號》和《捉妖記》是一個水平線的尷尬電影,不管這位導演是我心目中的大神還是手握好萊塢的亮瞎眼的履歷。賣萌是個中性詞,但是我覺得有必要提醒一句:哆啦A夢是喜歡賣萌,可人家短短的每一集,都會從肚兜里掏出一個秘密武器;E.T其實也挺會賣萌,但那神秘的瞬間交匯的二指禪,和定格在月亮之上的自行車,不僅僅是萌。而且你要知道,機器貓和ET,分別誕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
但是《長江七號》和《捉妖記》,以及眼前陳思誠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有一個中國動漫作品最重大的問題:低幼。當然星爺的粉絲會說,這是星爺的善良和心酸,但是它確實老套低幼甚至讓人看得尷尬;當然《捉妖記》特效很多,到現在見過世面的中國影迷還能被如此輕易地“降維打擊”嗎;陳思誠手握多么好的資源,在各種內外力作用下如此艱難的中國電影市場,需要一部如此糊弄的低幼純情電影嗎?中國影迷待“唐探”不薄啊,年年給包紅包,大過年頂著高票價去支持已經沒有靈魂的《唐人街探案3》,在中國電影市場亟待解渴的時候,你攢來黃渤、姚晨和范偉做幌子,就玩了這么一出軟科幻——字面意思。是不是軟過頭了,軟飯硬吃掙大錢的邏輯嗎?
是太老練還是太幼稚?是太了解運作規則還是太了解市場需求還是摸準了群眾心理?現在這種票房表現和口碑非難滿意嗎?還是說觀眾的意見根本不重要?老實講,打心眼里我是希望這種電影賣不動,然后不要再來什么外太空的肖邦和莫奈,丟人在家丟就行了,好歹你也是當初被送到美國去深造過的中國導演,去加州就曬了曬太陽嗎?
也許我誤解了陳思誠,他只是想讓中國孩子們的手里,能增加幾個國產萌寵,讓中國的抓娃娃機里增添幾個更新潮的國產電影衍生品,可是你這萌寵設計的也差點意思。同樣被帶偏的,還有榮梓杉,人家一個從《山河故人》和《隱秘的角落》里走出來的希望之星,作為孩子的榮梓杉在《隱秘的角落》里太過少年老成,而長大了的榮梓杉在《外太空的莫扎特》里幼稚到無語——
同樣。榮梓杉不是太老練,就是太幼稚。
在這么一個年代,手握那么多資源,拍出這么一部什么?——上對不起《霹靂貝貝》,下對不起《小龍人》,ET見了蹬自行車就跑,哆啦A夢聞之再也摸不出法寶……此處省略一千字。導演,拍這種電影真的是在侮辱觀眾,你侮辱仍然相信你的觀眾就算了,你說莫扎特、肖邦和莫奈是招你惹你了。你是不是本來想蹭《三體》的,結果三體人一聽你這故事直接脫水了。
當大亮船在天上飛,你就感覺要毀;當父子關系初現端倪,你就知道《銀河補習班》價值觀在路上;當你意識到黃渤范偉只是幌子,有沒有意識到似乎上了賊船??梢越o陳思誠做一個階段性總結了,作為導演的陳思誠,他的天花板就是第一部《唐人街探案》。其實希望我被打臉,那也比在電影院里如鯁在喉如坐針氈如芒在背要強。李成儒老師的成語一鍵三連,在這里用起來是如此貼切。其實看看這片子的票房表現,下行明顯。騙子太多,傻子早晚是會不夠用的。汝當思“誠”,其實就算集齊了莫扎特肖邦和莫奈,再送你幾個海頓梵高畢加索,你也召喚不出神龍,寫不出最偉大的作品,周杰倫已經謙虛地用《最偉大的作品》證明了這一點。
那么,能先放過肖邦和莫奈嗎?(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