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

評論|統編教材理當體現“城鄉兼顧”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云南昭通彝良縣海子鎮向陽小學支教的侯長亮,遇到了問題。一堂二年級的數學課上,有學生拿著教材問他:“什么是河濱公園?”這位學生看不懂的是一道課后習題。侯長亮認為,如今的教材“完全是城市孩子的教材,站在城市孩子角度去編寫的教材,很少有貼近農村孩子生活的元素”。他覺得應該把符合當地的鄉土內容編寫進語文、數學等主課中,融合到主課對應的試卷練習中去。(7月19日《成都商報》)

應該說,人們對中小學統編教材中的“城市”元素太多、鄉村元素缺乏早有微詞。語文、數學等課本的插圖、配畫及對應的練習、試卷中,動輒就是以“高樓、電腦、汽車、超市、大商場、娛樂場所、博物館……”為描述對象,幾乎沒有以“ 田野、干農活、放牛、砍柴……”作為描述對象的題目。質疑者擔心“那種潛移默化在引導孩子們,讓他們覺得城市是好的,自己的家鄉農村是不好的,讓農村孩子越來越不愿意留在自己的家鄉”。這種憂慮其實并非沒有道理,農村孩子憑靠高考實現跳出“農”門夢和大學畢業后不愿回到家鄉的現實,就是佐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1 年,我國鄉村人口從6.37億下降至4.98 億,城鎮人口從7.22 億攀升至9.14 億,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的農村人口還很多,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農村學生大有人在。就統編教材而言,“城市化”雖然契合了社會發展趨勢及人口架構現實,但適當的“城鄉兼顧”也應有所體現。

也許,對于統編教材中“鄉村教育”缺失的內容,可以通過推出契合地方和學校具體教學需求的地方教材和學校教材作為補充;而對于農村孩子弄不懂的“城市”問題,則可以通過教師的解釋、說明予以解疑釋惑。這應該不成問題。但侯老師他們所堅持的“鄉村教育”的涵義似乎并非這種表面化的“兩張皮”,而是要通過鄉村元素進教材讓農村孩子切實感受到家鄉的美好,從而熱愛自己的家鄉,并致力于家鄉建設和自然資源保護。而這種自幼樹立的家鄉情結的教育,也有助于激發人們投身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統編教材本身就是體現教育公平的基礎與載體,體現“城鄉兼顧”原則,既可提升農村娃對美麗鄉村的熱愛與自豪,也能更好詮釋祖國大地五彩繽紛、多元多樣的國情全貌。當然,如何讓“城鄉兼顧”的理念照進教材、科學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專家學者及相關機構的選編智慧和實踐探索。

作者:張玉勝(2022年7月20日 新安晚報 2版)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圖片無法聯系上作者,請通過baoliao@ahwang.cn與本網聯系,提供姓名、聯系電話、銀行卡號、開戶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返回頂部
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播放_24小时在线视频播放免费高清_欧美一级在线观看_无限资源在线观看